黄石市油脂公司原党支部书记 孙书发
为响应市委老干部局“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忆峥嵘岁月”的号召,年届已满8 5周岁高龄的我,兹记忆所及,操觚陈述当年南下的艰苦历程,与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共同传承“红色史”’、“正气歌”,这也是我们当年从华北南下到大冶新区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心愿。
我是河北省阜城县人,1947年1 0月,家乡获得解放。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而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已经获得解放的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省,抽调一批地方干部,随着解放军南下,支援即将获得解放的南方地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这时,由我父亲的同事、中共地下党员李文明同志介绍,我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南下干部动员会。会后,大家情绪高涨,决心听从党的召唤。县委、县政府领导吴子才等四位领导带头报名后,我也随着大家一起报了名,县委领导当场宣布了南下人员名单共9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6岁,年龄最小的是我,当时刚满1 6岁,从此以后我成了冀南五大队三中队的一名普通干部。报名结束后,领导宣布放假三天,让队员们各自回家准备随身带的行李。出发前,我换上了蓝色的衣服,脚穿着母亲连续几个夜晚千针万线纳的布鞋,脚束绑腿,腰系皮带,肩背背包,站立在镜子前一照,像个解放军战士,非常神气。第四天准时到县委集中,而后从县城乘汽车到衡水地委报到。在衡水召开全队人员大会上,宣布了三中队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名单,队长周熙钧、副队长赵桐等三人,政委吴子才,中队下设九个班,每班10到11人不等,我被分编到第五班,班长由王福停担任。2月14日离开衡水到威县集训。
威县的集训,一切都按照军事化进行,早上出早操,晚上晚点名,周六班务会对军事训练、政治学习、生活和遵守纪律等进行自我评价后,班长对一周训练学习进行总结,对未来的一周训练学习作出安排,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同时,每个月还要进行两次夜间紧急集合。
集训结束时,冀南区党委书记王任重在总结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说:“你们就要离开娘家到婆家去了,到婆家后,大家要争取做个好媳妇,给娘家增添光彩。现在娘家比较穷,没有车子、轿子送,需要各位用两条腿走去。”大家听了这段风趣的讲话后,个个喜笑颜开,精神抖擞。会后的第二天,即4月6日,队伍开始南下的征程。
我们从河北威县到河南清丰县约149公里这一段路,完全是靠两条腿步行前进的。我记得,肩上的背包只不过十来斤重,当时虽然年纪小,但对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背十来斤重的背包,应该是小菜一碟,开始头一天走得轻松自如,可是到后来感到越走越重,第二天咬紧牙关还能挺得过去,但到了第三、第四天,脚开始肿起来了,绑腿松了,肩上的背包成了沉重的包袱,而最可怕的是脚磨出水泡,一个挨着一个,大小不一,脚面、脚边、脚丫子都有许多水泡,每走一步,就像踩到针尖上一样疼极了。晚上宿营时,全班11个人,班长王福停和老同志为大家端来热水,先让4名刚参加革命的新同志烫脚,一个大盆两个人围着烫。当我把脚放进热水时,真是刺心的疼,班长非常同情我们年轻人的痛苦,于是给我们讲了他刚参加地方游击队时,日夜行军打仗的情形,说:“这是长途行军的第一课?叫当兵先当‘泡兵’”,我问他,怎样才能当好“泡兵”呢?他说:“等你们的双脚所有的地方都打完了泡之后,再也不会打泡了。’’他边说边用针在煤油灯上烧好后,挨着给我们4个人挑水泡,我排第一,当泡里水往外流时,觉得非常疼。第二天起床后,我把红肿的双脚伸进既凉又硬的鞋时觉得难受极了。后来,再经过几天的行程磨炼,正如班长所说的那样,双脚所有打过泡的地方,再也不打泡了,人走起路来,也感到轻松了很多。
队伍从威县出发,路过大名县、南乐县、清丰县、濮阳县境内,这些县在解放前,属河北省管辖,解放后不久才划归河南和山东管辖。队伍在濮阳住了三天,为渡黄河做好充分准备。第四天清晨大队人马赶到黄河北岸渡口处,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黄河,都感到非常好奇。当时黄河的河面很宽,大约有八华里,河水流的很急,队伍渡河是手扶着绳索沿着天桥一步一步前进的,大家心情都很紧张,也很激动。经过齐心协力,大家终于顺利渡过黄河。当队伍刚刚走到岸边,敌人的飞机来了,在周熙钧队长一声“注意隐蔽”的口令下,队员迅速卧倒在地,敌机在空中绕了一圈,并向地面进行一阵扫射后,没有发现目标,便沿着黄河上游飞去。
行军路上,中队领导提出开展团结互助活动,要求老同志要起骨干作用,特别是在行军路上遇到困难时,老同志起模范作用。后来老同志在路上,边走边和新同志谈心,讲战斗故事,他们说:“我们现在走的路和当年红军长征走的路相同,但是红军长征时,前面是雪山草地,后面是敌人追堵,吃草根、啃树皮,今天我们所走的路条件好多了,只要大家有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离开黄河后,“天无三日晴”,大半时间是雨天,有时雨打得睁不开眼。路越走越难,因为前面部队车辆和大队人马把路踩成了泥巴路,华北人不适应走这样的路,因此,摔跤是常事。风雨中,伞没了、鞋破了,只能光着脚丫子在泥泞里走。为了躲过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队伍就改在夜间行军,不准说话,不准打灯、传递消息由前向后一个一个传。我们新同志不适应夜行军,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还有一位老同志,走到一棵大树下就睡觉了。政委吴子才从后面传来话:“怎么不走了?”传到那位老同志这儿他醒了,看到横在前面的是一棵大树,才知道自己掉了队。
队伍从濮阳走到兰考县后,乘坐火车到开封市,火车速度非常之慢,30多公里的路程,竟走了三个多小时,下火车后,又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走到宿营地。
到达开封后,三中队领导决定让同志们休息两天,洗洗澡、理理发、洗洗衣服。我有幸和另外两位同事,在街上转了转,看到的都是一派新气象,解放区人民觉悟高,到处贴满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政权!”“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标语。这一切都极大鼓舞了我们全体同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休息两天后,中队长向全体队员传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以班为单位讨论,在讨论中得到前方传来的喜庆和捷报,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太原、新乡、安阳等地的消息,大家倍受鼓舞。
在开封期间,五大队召开了庆功表彰大会,我们三中队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做的细致扎实,宣传鼓动工作活跃,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革命热情而受到表彰,颁发了一面锦旗,还表彰了一批队员,其中也有我的名字。
在开封,队伍休整了近一个月。5月中旬,从开封启程向湖北进发,出发前,中原局为每名队员发了一套军装,大家换了统一服装,走在路上也比以前整齐多了,大家非常感谢中原局领导。从开封往西行,坐的是闷罐车厢,我们车厢有一位老同志由于长时间坐车,尿再也憋不住了,于是往自己胶鞋里尿尿,然后往外倒,结果连胶鞋也一起丢出去了,搞得一路心里很不痛快。
到了郑州后,转乘京汉线南行,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两天时间才走到漯河。到达漯河后,支队领导找漯河兵站商定,由兵站派汽车送我们继续南行,路过驻马店、确山到信阳,他们的车才返回漯河。从信阳南行三十多公里就到河南与湖北交界的鸡公山,我们在鸡公山山脚住了一晚,了解到鸡公山地处中原南部豫楚要冲,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水岭,是“北望中原、南控江汉”的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云中公园”而闻名中外的风景区。解放前汽车盘山而上,绕山而下,人也只能沿着山路或小路翻越过数座山才能进入湖北界内。
我出生在河北平原地区,耳闻目睹都是一些平原之事,从地理书上看到过河南、湖北地形地貌有高山、大山,然而高山、大山是什么样的都缺乏实际概念,现在身临其境,不但体会到山路难行,而且亲眼见到近是山、远是山,山峦绵延不绝的美景,感到很惊奇。
我们选择避开公路,翻越一山又一山,拐过数个弯道仍是山,好像翻山越岭无止境。山上气温较低,我们穿着单衣就像没穿一样,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有人头疼得厉害,呼吸困难,胸口像压块石头,没走几步就踹几口气,真想休息一会儿,哪怕坐一分钟也行,但大家清楚的意识到,一旦坐下来,再很难站起来了,于是大家咬紧牙关继续向上走,到了中午才走到要下山的小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小路又陡又滑,走起来像滑板一样,一滑就是十几米远,而且路上全是青灰色的小碎石。在下山的半路上,老天爷突然变了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敲打在脸颊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山路立刻变成了洪荒世界。好在天黑之前我们赶到了宿营地湖北广水镇,第二天向大悟县进发,三天后到达黄陂县城。
我们在黄陂县城一边学习一边等待分配。学习内容是学习和领会邓子恢《论群众运动》,目的是让大家掌握到达新区后的工作方法。刚到任不久的湖北省委书记刘建新同志站在露天,冒着倾盆大雨为大家作报告,他说:“大家从北方来到南方是很辛苦的,现在不但不能休息,而且马上就要到新区去工作,新区有很多困难还要大家克服,如言语不通、气候不适、生活不习惯等。到了新区首先要发动群众,其次是剿灭土匪,三是尽快建立新政权。总之,新区有很多工作等着大家去做。目前我们干部队伍中,有来自五师的,有来自解放区的,有原来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大家一定注意搞好团结,共同奋斗”。
听完刘书记的报告后,我们很快离开了黄陂上帆船过湖,向武汉进发,船在湖里行走了六个多小时,上岸后,因雨过而天未晴,一路上一步一滑,大家互相搀扶着,走了三十多里地才到汉口江岸区刘家庙,然后乘船而下到鄂城县,鄂城接待站派车送我们到大冶县城。
1949年6月6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三中队南下干部共91人,分乘三辆汽车到达大冶县城,直抵国民党原大冶县政府,胜利完成了南下的光荣任务。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十年,七十年的时间是多么的漫长,它让人们经历了那么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天翻地覆的时代,多少往事值得我们回忆;七十年又是多么短暂,让人们好像刚刚悟出一点点人生的道理,却已是白发苍苍!回忆过去,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和人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所处的年代是多么的伟大的年代,是那么可歌可泣的年代,是那样不平凡的年代!展望未来,我们国家前途是那样的光明、灿烂!
2018年10月16日
(阮仕成 整理)